四、烹饪智慧:营养的守护
宝宝辅食的烹饪过程直接影响营养保留度。肉类处理需去除筋膜和脂肪,切成小丁后隔水慢炖,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蛋白质且易于消化;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、山药,应先去皮浸泡 30 分钟,减少农药残留,蒸制比水煮更能保留水溶性维生素。

创新烹饪方式能提升宝宝食欲,将胡萝卜和鸡肉制成蒸糕,用少量低筋面粉粘合,既避免了炒制的油腻,又增加了食物的趣味性;调味时可用自制香菇粉或海苔粉替代盐,既保留风味又符合 “淡食养脾” 的原则,注意 1 岁内宝宝每日钠摄入量不应超过 350 毫克。
特别注意事项
学步期宝宝的进食规律需要精心安排,每日 4-5 餐的频率与他们的代谢特点相匹配,每餐间隔 2.5-3 小时,能让脾胃有充分的运化时间;进食后 1 小时内避免让宝宝学步或玩耍,防止食物反流。若宝宝出现舌苔厚腻、睡眠不安等积食症状,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小儿推拿,顺时针摩腹 5 分钟或按揉足三里穴,帮助疏通脾胃气机。
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个体,喂养时需观察其体质特点:偏热体质的宝宝可适当增加梨泥等凉性食材,虚寒体质则可在粥中加少量生姜末。建议定期带宝宝咨询注册营养师或中医儿科专家,根据舌苔变化、大便性状等情况调整饮食方案,让营养供给更贴合宝宝的生长需求。
页码:上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