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市冷柜里琳琅满目的酸奶,早已成为现代人健康饮食的“常客”。但围绕着这种发酵乳制品,许多似是而非的观念正在悄悄影响我们的选择。从“越酸越有营养”到“喝酸奶能减肥”,这些根深蒂固的认知里,藏着不少需要澄清的误区。
误区一:浓稠度等同于营养价值
不少人挑选酸奶时偏爱质地稠厚的产品,甚至认为凝结成块的酸奶才是“好货”。实际上,酸奶的浓稠度更多与添加物相关——一些产品通过增稠剂(如明胶、果胶)提升口感,而非依靠更多的蛋白质或益生菌。真正优质的原味酸奶,质地应是细腻顺滑的,过稠反而可能意味着添加剂过多。
误区二:保质期越长,益生菌活性越高
冷藏柜里的酸奶保质期从7天到21天不等,有人觉得保质期长的产品更“耐放”,益生菌活性也更稳定。事实恰恰相反,益生菌的活性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衰减。保质期较长的酸奶,往往经过特殊灭菌处理,其中的活性菌群数量已大幅减少,保健价值远不及短保质期产品。
页码:下一页